新闻搜索
NEWS SEARCH
按历届大赛搜索
SEARCH BY HISTORY

[社论]公益创投日趋成熟,商业方法助力公益发展

2015-07-28 1234

作者:南都社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    编辑:南都   版次:AA02   版名: 社论

    昨日上午,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正式启动,投资人、公益人、青年创客以及学术明星就公益创投话题展开交流,据媒体报道,主办方为此次大赛设立了总额高达300万的创投奖金。

    这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第一次开放给非上市公司举行活动,将公益创投大赛这样的活动放在证券交易所,这看似有些穿越,因为证券交易所的主体是企业和投资者,有着浓厚的商业氛围,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公益活动有着非营利性质,它恰恰要避免商业因素的渗透,强调行动的公益属性。这是传统观念对公益的朴素理解,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且不说“商业就是最好的公益”这种标新立异的观点,如今公益与商业结合已成潮流,西方国家公益创投的发展已持续十年左右的时间,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近年才起步,但也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它们既实现了公益效果又保证了商业影响,用商业来推动公益,被证明是公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已走过四个年头,主办方将大赛启动仪式放在证券交易所,这样的细节反映了大赛的核心理念,即公益创意需要资本的驱动从而转化为实质行动,“创投”这个当下的热词终于在公益领域也有了自己的位置。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为什么需要引入创投,除了公益自身的发展规律,还与目前公益发展状况有关。公益组织定位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其作用主要是弥补政府工作的不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益行业足够发达,二是激励模式成熟有效。目前中国公益组织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本身处在成长的过程,公益产品供给相对不足,至于激励模式,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是政府主导的公益组织孵化模式,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一方面它要求公益组织相对规范且成熟,另一方面公益组织必须具备成型的项目。很多公益项目因为达不到这两个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至于说公益的创意或想法,在目前的孵化模式下其价值更是被低估,公益领域的激励机制严重滞后。

    政府部门需要购买好的公益项目,显然现有的孵化模式难以肩负这一重任,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项目太少,公益组织之间缺乏竞争,导致其所购买的公益服务品质不高。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优化现有的公益孵化模式,挖掘更多的公益项目和公益点子,公益创投大赛所扮演的正是这种角色。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因为需要更多的公益智慧,显然乐意为好的公益创意提供支持,而对于公益人而言,这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在这种模式下,双方都完成了自我激励,政府部门收到更多的创意,而公益人如果要更进一步,得到投资人持续、稳定的支持,也必须完善创意,使其从概念走向落地。

    公益创投是近年公益界和投资界的热词,“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这一价值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走到今天,外界基本肯定了它的操作方法,但是,对于一种模式的成长而言,接下来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政府部门是这一模式的主导者,今后必须丰富投资人的角色,尤其要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去年10月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慈善发展的政策”,可见中央政府对于慈善投资领域创新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引入商业思维,公益界今后的创新、创业氛围必将越来越浓厚,中国公益事业的前景或许会因创投而变得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