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大赛
大赛简介
参赛指南
联合募捐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历届回顾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媒体报道
创新案例
大赛案例
社创前沿
社创板
社创板简介
公益项目
项目搜索
PROJECT SEARCH
按历届大赛搜索
SEARCH BY HISTORY
首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绿乡村”计划
2015-06-13
1
①
执行单位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②
曾经参加
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③
项目介绍
福建马尾长安村位于福建母亲河闽江入口同时也是马尾工业区的一部分。多家企业在此建厂,但一些缺乏环保意识的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因生产带来的污水、废气恶臭等污染给闽江流域的生态及附近的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古杉生物柴油厂、戴维斯化工厂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闽江,致使闽江长安村江面段油污遍布,河里的水草、生物死亡,工厂排出的气体恶臭延绵3公里外。一年12个月当地人有8个月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同时,地方政府执法力度单薄,需要社会公众,舆论等力量支持,但群众与企业多次协调无果,上访无门,造成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同时民众与企业的矛盾也加剧升级。污染地的农村居民理应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环境保护权益,但在农村,政府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常见。加上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所带来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与法律维权意识的贫乏,使得农村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于是在2008年,绿家园收到了来自福建马尾区村民群体性的污染投诉,他们组成的一个由绿家园工作人员、法律专家、环境专家、媒体记者的工作小组前往当地进行调研走访,并多次针对当地污染事件组织圆桌会议,邀请村民、政府、污染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应对污染问题。绿家园工作小组数次对村民进行环保知识、法律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参与性以及公众环保意识宣传。同时,绿家园联络媒体,对污染事件进行报道,做到污染信息及时公开;联络当地环保部门、海事局、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调查,协助政府加强执法力度,引导企业转型整改,搭建公众、政府、企业的交流平台,建立农村环境互助网络,培养村民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使村民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主力。
④
项目创新性
主要体现在“绿乡村”计划。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政府、公众和企业做出相应的行动:
一、针对企业:
1.以第三方名义多次邀请企业代表、村民、政府、环境专家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2.联络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对污染事件进行报道,形成外界舆论压力;
3.站在企业的立场为企业考虑,以企业排污问题对企业长远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劝说企业停止生产。
二、针对公众:
1.以环境专家、法律专家提供专业性和权威性支持,对村民进行环保知识、法律知识普及;
2.根据绿家园团队对污染事件的调研结果进行评估,由绿家园法律事务组律师以“非法征收土地”、“对土地造成破坏”、“缺乏环评”等多角度对企业提起诉讼,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抗议。3.启动“绿乡村计划”,为村民现在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提供资源平台。
三 、针对政府:
1.在污染发生的第一时间,将污染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上报政府相关部门,督促政府部门对污染事件的解决;
2.及时将公众需求反给馈政府,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帮助政府做出符合三方利益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