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搜索
PROJECT SEARCH
按历届大赛搜索
SEARCH BY HISTORY

我们的回艺路—大朗镇本土传统技艺保卫计划

2015-06-13 1

执行单位
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广东省-东莞市)
曾经参加
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
项目介绍

东莞市大朗镇素有“荔枝之乡”、“毛织之乡”的美誉,被称为广东历史文化名镇。本土传统特色中,大多以妇女为主要角色,如以芋头糕、松糕、菜角、番薯片、糯米糍和糖不甩等为代表的点心,以炸煎堆、吃咸丸、上凤山、派利市、担公仔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大朗诞生了全省第一支女子麒麟队等,充分体现了大朗镇妇女在家庭、社会事务中的重要角色。据大朗文化部门调查显示和从日常与居民沟通中发现,由于大朗传统食品的经营模式单 一,大多以家庭式作坊为主,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使得多种传统食品逐渐淡出市场,传统技艺逐渐在大朗年轻妇女中失传,更有甚者,这些传统技艺已经被淡忘。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指出,大朗很大比例的家庭妇女闲暇时间多以逛街、打麻将等方式消磨时间,文化生活较为缺乏。


作为为广东历史文化名镇,且本土传统特色浓郁 ,然而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些传统技艺正逐渐失传。所以,“我们的回“艺”路——大朗镇本土传统技艺保卫计划”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梳理、重温、传承妇女传统技艺的平台,通过以妇女为群体主力的调研队伍对大朗镇妇女传统技艺的调研、整理,组织学习,进行文化、技能推广等形式,以此达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妇女的社会参与的目的。
项目创新性
1、打“文化牌”走“创新路”。社工服务开始关注社区文化的营造,以大朗传统美食和技艺文化品牌为主线,创作属于大朗传统美食和技艺的食谱和大朗美食和传统技艺地图指南《回“艺”大朗》。文化保护近年是社会的热点,社工在建构社会的过程中,往往以全新的舶来品社工视角去构建,脱离本土的基础从而难于生根发芽。本项目建立在需求为本的前提下,借助最传统、最接近服务对象的事物为载体,使得项目呈现在服务对象面前显得亲切自然,亲近本土,接地气,熟知的事物成为居民参与,从而推动项目源源不断得到支持的关键。

2、以专业服务队伍为抓手,传承传统技艺。组建一支以妇女为主“守艺”服务队伍。近些年,东莞志愿服务发展很快,自2009年“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推出以来,社工与志愿者的联动作用也是可圈可点,但遗憾的是,志愿服务呈现出离散、缺乏自身发展的动力等特点,制约着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项目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以其自身相关事项为出发点,具备明确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使命和愿景,具有较强的生命力。